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话题是人活一口气,养生就是要养气。究竟什么是气呢?
气来源于精,是精的运动状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元精形成之时,元气也同时产生。
气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运行于人体内的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是指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黄帝内经所说的气既有其物质性,也有其功能性。说气有物质性是因为人生活在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即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天气之气。阴阳交感的产物,秉天地之气而生,依四时之法而成,是物质世界有规律运动变化的结果。所以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约,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
因此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生命的活动。说起具有功能性,是因为我们人体的水、谷、代谢、呼吸、吐、纳、营养、腹部、血液运行、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完成。
正因为这样,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归纳了许多养气的经验和方法,如戒色、欲、养精气、养气血莫称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美饮食、养胃气、咽津液、养脏器等。
那么气与精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人在母体内七七四十九天之前,脐带还未长出,胚胎的内呼吸还未形成、没有外来动力来源。故而元精的生长完全依赖元气的推动、温煦和滋养。气与精之间这种关系在后天生命的生长上继续得以体现。
人从外界获得营养,为后天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维系生命的正常运行。后天之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血液,因此可以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可见气是精的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
以此类推,不仅人体生命因气而生,天地万物皆耐气而生化和存在,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探究人体之气的来源,不外乎肾中精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吸入的氢气三个方面,通过人的脏腑、生理功能的有机结合和运化,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射、气化五大作用,并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在人体内不断运动,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系充满全身,运行不息,保证人体的健康和长寿。
常用于人体补气的食物有很多,比如人参、大枣、木耳、莲藕、莲子、土豆、红薯等等。在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第一种,补气之人参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学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经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宫居中在要位四百位歌括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胃,成为无数中医学入门的第一句背诵歌诀。
关于人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深秋的一天,有两个兄弟要进山去打猎。进山后兄弟俩打了不少野物,正当他们继续追捕猎物时,天开始下雪,很快就大雪封山了,没办法,两人只好躲进一个山洞。他们除了在山洞里吃野物,还到洞旁边挖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一天,他们发现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当水果吃。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因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转眼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俩扛着许多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只植物根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有个长者笑着说:他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他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他人生吧,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人参味甘、性微寒、无毒。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逐渐发现人参有大补元气、凝神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服症、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益气药药。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参除了能滋补、强身外,在防癌、延缓衰老、治疗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等方面均有疗效,故人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在服用人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勿忘忌口
自古就有人参与萝卜不宜同服的说法。另外,茶叶、咖啡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降低药效。所以服用人参时应该注意不要和萝卜、浓茶、咖啡等同服。
第二、儿童服用人参和人参类补品可引起性早熟,不利于生长发育,所以也应该注意。
三、有火不宜补
中医学历来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病原则。凡有高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的人不宜用人参进补。睡前不宜补,人参对大脑具有兴奋作用,睡前服人参易导致失眠和饱闷。
中医学认为,人参最好在早晨空腹服用,稍作活动后再进早餐,既利于吸收,也不滞气。
注:文中涉及到药方的,请在当地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私自服用!
从小饿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