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崇阳
熊召政
几天前,徐雁冰先生送来他主编的《这里是崇阳》一书,通读之后,不免让我生出了一番感慨。
少年时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八个字印象深刻,便禁不住探问,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当之无愧地用这八个字呢?后来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觉得其景其境,庶几近之。但转而一想,物华天宝之地,绝不会“民之老死不相往来”。直到涉世日深,见的地方多了,才感到物华天宝还比较容易做到,盛世之中国,所有的鱼米之乡、繁华都市,都可以此称誉。
但地灵人杰却诚非易事。时下中国所有的风景区,可谓钟灵毓秀,但彼处的人才却未见辉煌。换言之,地灵是自然的指标,人杰是文明的结晶。二者互彰其胜,方为上善之区。以此衡量,巴蜀不少,江浙犹多。至于两湖,含英品藻,亦藏有不少的洞天福地。
存此观点,我对自己的故乡,便蓄聚了特殊的情感。湖北的大风景,西北多于东南。但湖北的灵秀地,东南多于西北。大风景中,自然胜于人事;灵秀地里,少见鬼斧神工。但恬淡的自然中,地多山水佳趣,人多楮墨风流。徜徉其中,常令人流连忘返,迷不知终其所止。
《这里是崇阳》这本书,介绍的就是崇阳县的山水佳趣与楮墨风流。湖北历史悠久,现存建置的一百多个县中,多半都是千年老县。崇阳县的建置,更能追溯到两千年之外,走进那一片土地,恐怕每一步都会踩到历史。
幕阜之北,隽水之滨,既藏芜野的天籁,又是人文的富矿。许多唐诗的意境,在生发它的地方,已杳然无寻。但在崇阳还可以找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等。岁月嬗递,朝代更易,崇阳的县名变过,县治变过,管辖的区域也变过,但弥漫在它山水间的诗意,却是从来也不曾变过。境内点缀的诸多名胜,诞生的诸多人物,或闪耀于眼前,或流传于口碑。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来形容崇阳的人杰地灵,应为允当。
研究地球的结构,会发现不可思议处。大凡地下矿产丰富的地方,地表要么是沙漠,寸草不生;要么是气候恶劣之地,让人难以生存。而地下无矿藏的地方,反而茂林修竹,绿水青山。崇阳的地下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鲜有煤炭和稀土。因此这里的民众无法靠矿山资源吃饭,但它的不幸处正是它的有幸。当风景与人文成为下一轮发展的有效资源时,许多渴望亲近自然、探求心灵的人就会来到这里,指着烟岚氤氲的冈峦说:“到了,这里是崇阳。”
本文节选自:熊召政《这里是崇阳》
作者简介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年,发表第一首长诗《献给祖国的歌》并和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一起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年开始相继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四卷本,年更是凭借《张居正》全票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名。年9月25日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发表你的看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