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下面蓝色字“明德参茸”快速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野生在东北深山中,现在辽宁和吉林大量栽培。
人参能补元益气,养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用人参入药也好,泡酒、炖汤也好,都能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由于产地和栽培方法等不同,人参的药用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哪里产的人参最好? 人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其中,吉林产的人参质量最好,称为道地药材“吉人参”。另外,山东、河北、湖北、山西等省也有种植。 人参的种类? 人参分为野山参和园参两大种。 野山参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的人参,生长年限较长,在我国应用也有上千年的历史,生长在原始森林中,是东北三宝之首,目前越来越稀少,是难得的天然补品。。野山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长白山区的大小兴安岭,分布于我国北纬39~48度线、东经.5~度线附近。
园参指的是人工栽培的品种,由种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时间,产量较大,但药用价值不如野生人参。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华北、西北、山东、四川等地有少量栽培。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人参又可分为生晒参、糖参、红参、白参、参须等品种,生晒参是将人参洗净晒干而成的,蒸后晒干的人参称为红参,浸过浓糖汁的叫做白参。
野山参和园参在外观上的区别? 人参的主根叫参体,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顶端有横生皱纹的部位,称为“芦头”;上有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一年生一个);须根上有细小的突起,称为“珍珠点”或“珍珠疙瘩”。详细分解如下: 一、芦:极大多数的山参均是圆芦,因年龄越久,上部芦碗逐渐消失,而形成圆柱状,因而称为圆芦,芦体节紧,上部四面密生天然长成的芦碗(珠结),碗的过缘扎楞,形如马牙,因名马牙芦,很少有生长竹芦和线芦,人工栽植的圆参多数无圆芦,大部是在芦的一面或两面生碗的亦少。
二、芋:山参之芋多为枣核形,顺生上垂,不向上伸,如生两枝以上者则互生,圆参的边芋多是上粗下细,状如参腿,不向下垂,而向上或旁伸。 三、体:山参之体多菱角状的短横体,即是顺长体亦多为上粗下细之灵体。但笨体极少。园参多顺长体,有短横体者亦显呆笨。
四、纹:册参之纹细而且深,尤在肩部更显密紧,而多呈螺旋状,园参纹一般疏而且浅,(多年老种参)则全多生粗横纹,但其纹多断而不续。 五、皮:山参皮而结,光而不粗,园参外皮粗松而嫩,池底的参的外皮更显粗糙。 六、腿:山参之腿仅生1-条,三条者很少,其腿上粗下细,比较均匀,圆参生腿较多或粗或细,上下粗细不均匀,两腿并生一处,且大长腿或短粗腿。
七、山参之须有明显的小疙瘩、俗称"珍珠顶",是山参特征之一,并因生长年久,纤维紧柔不易折断,口嚼如麻不易碎断,园参之须短而嫩脆,多丛生如刷帚状,年久老参亦生有疙瘩,但不明显。总之野山人参,因其自然生长于山岭,每枝形重不同,因而鉴别方法难定标准,根根以上七点逐一参考,才能加以鉴定,野山人参和园参鉴别歌诀细芦下圆上马牙,锦纹深顺序不杂,体似菱角两枝腿,须特珍珠小疙瘩,皮细结实光不糙,参芋顺生下垂扎,参质纤维难折断,咀嚼不碎乱如麻,园参鉴别歌园参芦碗两面生,垂须上粗向旁伸,体形长顺显呆笨,纹理断续线不深,外皮粗糙松而嫩,须短而脆无珍珠。西参质地坚实重,断面明显菊花心,朝鲜参芦二批头,断面坚实色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