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回京后有时间给大家整理关于采挖野山参的详细情况。这次采挖时间是8月1日。今天我将用图文形式给大家展现。希望大家感兴趣。
这是笔者家乡的清晨,云雾缭绕,胜似仙境。时间是早上4点半左右。懂人参的行业人,都知道野山参喜欢在雨雾缭绕的地方生长。特别是清晨4点半到6点的时候。
工具准备中,其中有专业采挖野山参的鹿骨头签子,和锋利的剪刀。还有我家名字叫做旺旺的神犬看护。
这是我的父亲,一位有着40多年人参采挖经验的老放山人。行业内是需要把头带领着采挖野山参的。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老把头。工具已经装在包里,时刻准备出发。
此时已经是早上五点左右,山上的浓雾渐渐消退。我们出发了。
路过一处邻居家里,典型的东北民居。在向日葵的包围下有种异国他乡的感觉。
溪水潺潺,淡淡雾气。顺着溪水的方向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采挖野山参的地方。
经过一个小时山路的行走,雨雾淡去,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
进入基地的一角,林木繁茂,在不远处就是我们要进行采挖的15年野山参基地。
已经到达目的地。这就是15年的野山参基地。呈现黄的叶子在草里包裹的就是野山参。因为是自然生长,无任何人工管理。所以叶子到了这个季节会有枯萎的表现。
来一个大图,看植株形态应该是五品叶,但是因为掉了一个掌状复叶,现在感觉很别扭。笔者曾经对比过三品叶,四品叶还有五品叶每一个复叶之间的角度量过。发现所有角度都是等分的。是不是很神奇?
确定好后开始采挖,这是三棵一起生长的野山参,是因为在播种的时候大于三粒人参种子。经过15年的自然淘汰,还紧紧依偎一起不离不弃,共生共长。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采挖野山参是需要技术的。这是常采用的技术。顺着人参芦头判别人参生长方向后,对没有人参的地方挖一个大一点坑。好让人参和坑有落差。再用手轻轻的扶住人参后,用鹿姑签子轻轻的剥离人参周围的泥土。泥土落入手中或者落到提前准备的坑中。然后清理坑内的泥土。直到人参周围的泥土全部离开人参后。这棵野山参才可以采挖出来。通常采挖一颗野山参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也要克服蚊虫的叮咬。很艰辛。
两颗野山参已经露出真容,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是防止人参须子断掉。野山参的参须主要生长在离地面3厘米附近腐殖土和树叶的中间,须子长而细,采挖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采挖一起的最后一颗。这棵参的品相很好,具有二节芦,体态玲珑,婀娜多姿。是不可以多得的上品野山参。
特写二节芦,底部园芦,上步有紧密的芦碗排列展开。
看到没有顺长艼就是野山参典型的形态体现。其他培植方法人参艼是体现不出来顺长艼的。在参芦和大拇指之间的就是。
经过父亲2个小时的付出,这棵野山参已经露出真容。90%已经采挖出来。马上就可以和大家见面了。
看着父亲喜悦的表情是对这棵野山参品相最好的评价。
来一颗全图。
在采挖这棵野山参后,趁着父亲歇息的期间我拍摄了远处的群山。群山内都生长这野山参、移山参。这都属于新开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参产地,没有之一。
林间的一角,这是防止野猪专用的铁丝网,下部是铁蒺藜,上部是铁线。中间是铁丝网,就是这样的严防死守,野猪也是经常光顾野山参基地。每一次都是莫大损失,十几年的付出在野猪的到来都付之一炬。参农太不易了是我最大的体会。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采挖了不到40颗野山参,天空晴朗,但是也很炎热,我们也回到了家中。
采挖的成果
野山参展示
野山参称重中,最原始的工具,我们叫做等子。
采挖最好一颗野山参展示。单颗重83克,具备了体,须,芦,艼等四形,已经属于不可多得的野山参精品了。毕竟只有15年。
中午的溪流变得格外清澈,远处的群山和白云尽显眼底。
清晨的对比。
远处的群山和溪流。
午后我在溪水中洗去一身的汗水和灰尘,也洗尽一天的疲劳。
未完待续。
逄锦鹏